您当前的位置:
科技成果 >
基于相位差分最小二乘法的单站无源快速定位方法
基于相位差分最小二乘法的单站无源快速定位方法
75
2023/12/04
基本信息
-
成果类型
高等院校
-
委托机构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成果持有方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行业领域
信息与通信工程
-
项目名称
基于相位差分最小二乘法的单站无源快速定位方法
-
知识产权
发明专利
-
成果成熟度
已有样品
-
项目简介
<p>(一)项目背景:无源定位是指由单个侦察设备或者多个侦察设备在探测到散射源或者辐射源并获得有关定位参数的基础上,利用适当的数据处理手段,确定出散射源或辐射源在三维空间中的位置。目前单站定位方法的研究,包括测向定位、到达时间差定位、多普勒频率及其变化率定位、相位差及其变化率定位以及上述的组合定位法等。其中,多普勒频率变化率定位和相位差变化率定位较为常用,这两种方法为了提高目标定位跟踪能力,采用了如包括牛顿迭代方法、卡尔曼滤波及其扩展方法、贝叶斯估计理论的粒子滤波方法等。2004年开始,意大利在直升机上采用双天线实现多普勒变化率定位实验。该方法在飞机两侧放置2个干涉仪天线,利用其频率差测量结果定位。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法的最佳位置在两侧斜视角±45度处,其他位置均将下降;在定位距离约5km,定位35秒时间条件下,目标定位误差将超过10%。</p><p>(二)项目简介:本项目主要解决现有技术对辐射源相关性利用不足、定位精度较低、定位时间长的问题。其实现步骤是:获取基带信号,并对其进行积累,得到基带信号串;对基带信号串进行匹配滤波并对匹配滤波结果进行多倍插值,提取峰值采样复信号;对峰值采样复信号进行相位差分并利用最小二乘法估计最优调频率;利用最优调频率峰值采样复信号进行相位补偿;对补偿后的信号进行傅里叶变换,得到高精度测向结果;根据高精度测向结果,计算辐射源距离,进而得到辐射源位置。本发明将合成孔径雷达的概念应用到侦察定位方面,具有定位精度高,定位时间短的优点,可用于目标侦察和干扰源定位。</p><p>(三)项目技术:将合成孔径成像雷达的相关技术应用到侦察领域,利用辐射源的相干性,将长时间积累信号虚拟合成长的天线阵列,使其不满足远场条件,即天线阵列的二次相位无法忽略;利用相位差分最小二乘法对该不可忽略的二次相位进行估计,进而利用二次相位与辐射源距离的反比关系实现对辐射源目标位置的估计。</p><p><br/></p>
-
交易信息
-
意向交易额
面议
-
挂牌时间
1970/01/01
-
委托机构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分享至: